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野外,日本三级全黄少妇三级三级三级,夜夜嗨国产精品99,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无毒不卡!

當前位置:首頁 > 政府信息公開 > 法定主動公開內容 > 重點工作 > 重點工作執行情況

汾河“彩帶”映秀色——濱河自行車道規劃建設投運綜述

時間:2021-05-07       來源: 太原日報       字號:[ ]

信息索引號 012187116/2021-00016 分類 城鄉建設(含住房) 公開日期 2021-05-07
發布機構 太原日報 文號 公開時限 長期公開

     “五一”假期,太原汾河景區是花的海洋、樹的海洋。碧水蕩漾的兩岸,新建成的濱河自行車道蜿蜒曲折、縱貫南北,像兩條“彩帶”掩映在綠樹花草中,給游玩的人帶來了無盡樂趣。

  建設“慢行系統” 再現“錦繡太原”

  濱河自行車道北起上蘭汾河漫水橋,南至迎賓橋以南2公里處,東西全長75公里。其中,地面道路67公里,高架橋8公里,凈寬5米。同步建設一級橋梁出入口16個,二級天橋出入口14個,兩層觀景平臺5個,一層休憩平臺6個,助力推行系統52套;東、西兩岸共布置路燈877盞、線條燈1.6萬延米。

  以如此大手筆一次性建成一套城市慢行系統,在國內外并不多見。此前,專用自行車道僅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存在,國內北京、廈門等地也有一定實踐,效果很好。

  低碳生活、綠色出行是生態、綠色、文明、健康的生活方式,也是人人皆可參與的助力實現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宏偉目標的行動。據不完全統計,我市市區平均每月有984萬人次騎行,每次平均按15分鐘3.5公里計算,每月累計騎行3444萬公里,以騎車代替駕車出行,以市區100公里耗油10升來算,每月節約燃油約340萬升,按照每升燃油7元計,每月節省燃油費約2400萬元,年節省燃油費約2.9億元。按國際BP碳排放計算,節約1升燃油等于減排2.3千克“二氧化碳”,騎行可每月為我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7900噸,一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9.5萬噸。

  太原三面環山、一水中分,南北向交通需求較大。負責濱河自行車道設計的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做過調查,太原冬無嚴寒、夏無酷暑,市民平均出行距離6.2公里,除連接東西兩山道路坡度較陡外,其余區域坡度較為平緩,適宜自行車出行。同時,我市自行車出行比例為11.17%,自行車交通分擔率較高,有很好的騎行基礎。

  經過多年建設,汾河景區已成為太原對外展示形象的一張亮麗名片。景區內設置自行車道,既能讓市民通過騎自行車享受交通便捷,達到健身和通勤目的,又可以暢享汾河美景,改善城市親水性,暢享“路在景中,景在路中,路景一體”的感受。同時,把濱河自行車道與東西向城市道路、城市腹地順暢銜接后,也可以分流大量市民以騎車來解決南北向中短距離交通需求,緩解南北向干道的交通壓力。

 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“堅持治山、治水、治氣、治城一體推進,持續用力,再現‘錦繡太原城’盛景”的重要指示,我市認真落實省委“四為四高兩同步”總體思路和要求,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,始終堅持“人民城市人民建、人民城市為人民”宗旨,以不斷增強全市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為己任,正式決策建設濱河自行車道。

  選拔優質隊伍 打造精品工程

  2020年9月,太原濱河自行車道工程開工建設。

  市汾管委通過公開招標,選擇實力雄厚、資質一流的建筑企業承擔施工任務。中交一公局、中鐵十二局、中鐵十七局、中鐵六局、市市政集團等一批在我市已有多年施工經歷,創造了一項又一項精品工程的優質隊伍被選中。

  多年來,汾河景區已融入市民的日常工作與生活,須臾不可離。濱河自行車道建設指揮部在建設任務龐大、施工場地狹小、環保形勢嚴峻的情況下,堅持“以人民為中心”理念,決定景區不閉園。要求施工單位“少封一米是一米、少擋一天是一天”,最大限度降低對市民、游客進出景區的影響;采用“時間不斷、空間占滿”的施工原則,全力保障工程任務順利完成。

  自行車道設計寬度只有5米,但施工線路長、施工面分散、涉及專業多、土方運輸艱難。如何保障好市民出行和景區正常運營,同時控制管理好揚塵、優化施工交通組織,成為擺在施工組織管理面前的重大課題。為此,經市汾管委深入研究,提出了“綠色、文明、精細”的景區道路工程建設管理理念,堅持用“繡花”功夫推進自行車道路施工精細化精準化管理,并嚴格按照環保“六個百分百”要求實施,打造良好施工環境。施工期間,市委、市政府領導多次深入施工一線調研督導、現場辦公,就工程進度、立面整飾、園林綠化、功能配套等提出明確要求,實地協調解決具體問題。各相關部門、參建單位密切配合、通力協作。

  中交一公局承擔了最長高架橋建設任務,為避免焊接作業時產生大量污染環境、損害健康的廢氣,配置了6臺可移動焊煙凈化器,利用強大風力將刺鼻有害的廢氣吸入設備,在機器內部經沉降過濾凈化達標后排出。建設了天龍山“網紅橋”的中鐵十二局,面對工期緊、任務重的實際,自加壓力,每天24小時連軸轉。為避免夜間施工對周邊居民造成影響,他們把噪音大的工序挪到白天,夜間只干無噪音的活。作為本地建筑企業,市市政集團全程參與了汾河美化治理一期至四期工程。在道路施工作業中,由于地下高壓線纜、景觀路燈線纜多且埋深較淺,他們采用人工探挖方式,對地下線纜進行有效保護;在橋梁樁基作業中,根據不同的地質條件選擇了相應的鉆孔成孔工藝,有效地解決了地下多卵石、流沙、易塌孔等問題。

  自行車道面層采用的是彩色陶瓷顆粒,具有環保、耐磨、鮮艷、防水等特性,不僅能緩解騎行視野疲勞,而且能夠有效減少自行車制動距離,減小路面濕滑帶來的安全隱患。由于厚度僅有3毫米,對攤鋪要求特別高。一些拐角處,攤鋪機器派不上用場,為保證平整度,工人就采用人工辦法,一點一點噴涂。

  建設過程中,市汾管委對已建成20余年的一、二期景觀進行了提質升級,增加了多功能洗手間、特色景觀平臺、各類花卉樹木,恢復了全市唯一的露天游泳場,打造玫瑰花簇、花海、櫻花大道及各類花境、節點,豐富自行車道景觀的同時,也為汾河景區增加了新亮點。

  選擇低碳環保 促進城市宜居

  5月1日,濱河自行車道投運,甫一亮相,便好評如潮。眾多市民第一時間進入景區,先“騎”為快。大家紛紛通過微信、微博、抖音等新興媒體,把體驗樂趣、宜人景色傳向網絡世界。人民日報、新華社、中央電視臺等國家級媒體也發布消息,介紹太原汾河上飄起的“彩帶”。

  市民武其軒連續幾天去濱河自行車道騎車。他體驗了騎行景區欣賞美景的樂趣,也測試了騎行上下班所需時間。結果,在騎車、乘坐公交車、自駕車幾種模式中,騎行是最便捷的。

  太原有多支自行車騎行隊,“五一”期間,濱河自行車道上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。對于這些喜歡長途騎行的人來說,家門口有了一條幾十公里長的安全、舒適騎行通道,真是多了一處休閑、健身好場所。

  5月的汾河景區,氣候涼爽、風光秀麗,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游玩。騎車逛一趟,已成為他們的必選項目。

  換一種角度看美景。濱河自行車道開通后,讓汾河景區又有了一種新的美感。短短幾天,就有騎行者總結出了四處新景觀,并美其名曰——太原新的“網紅”打卡地。一是東岸攝樂橋至勝利街段,往北可享受到濕地提供的天然氧吧,往南可欣賞到現代化都市景觀;二是東岸漪汾橋至迎澤橋段,近可看到藍寶石般的露天游泳場,遠可觀氣勢恢弘的大型龍燈;三是西岸長風橋至南中環橋段,可以置身櫻花大道,盡享“櫻花永蒼垂楊岸”的別樣情懷;四是西岸濕地攝樂橋至柴村橋段,既可遠眺濕地景觀,與白鷺等珍稀鳥類親密接觸,又可穿越歷史悠久的“網紅”鐵路橋,與之隔空對話。

  濱河自行車道投用后,將作為縱貫南北的中軸線,借助太原市“三山環抱、一水中分”的自然格局,與東西山自行車賽道東—西—北環線一起將太原市的山、水、城聯通,形成“一軸一環多脈絡”的城市自行車交通系統。

  春可賞雜英繽紛、芊蔚芬芳;夏可聞蟬鳴蛙叫、群鳥歡歌;秋可望橙黃橘綠、層林盡染;冬可眺雪霧凇間、琉璃世界。這將成為市民、游客騎行在岸綠水清、點線輝映、人水相親的汾河景區里的一種常態。

  讓我們來到最美汾河邊,置身于綠樹成蔭、萬紫千紅、碧波蕩漾的美麗畫卷,盡享騎行的同時,也為建設錦繡太原城盡一份心、出一份力!